德文教育集团旗下 - 厦门工学院
新闻资讯
位置: 厦门工学院 >首页  新闻资讯

建筑科学与土木工程学院开展2025-2026第一学期第四周教研活动

作者:李晓瑾 来源:建筑科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更新时间:2025/9/30 9:09:42 浏览次数:10

2025年9月23日,工程管理教研室于厚德110教室开展“磨课活动(四)”研讨活动。此次活动中,商翔、岳元、刘瓒三位老师带来磨课分享。

商翔老师聚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B”课程,以“4.5地基变形”为核心内容展开讲解。该部分知识存在内容较难、易显枯燥的情况,商翔老师结合理论推导,阐述地基变形的原理、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岳元元老师针对 “智慧工程测量” 课程,围绕 “7.3 节地形图测绘” 展开,详细阐述了地形图测绘的流程、技术要点以及在工程中的应用,强调了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刘瓒老师则就 “建筑设计三” 课程,针对小学教学楼设计,基于任务驱动法进行建筑空间的布局讲解,着重探讨了如何激发学生的设计创新思维。

在研讨环节,黄建新老师建议商翔老师简化部分复杂推导内容,增加能动起来的动画或者视频,生动展示地基变形的过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知识。针对元元老师,老师们建议可以简化公式推导,强化知识点的用于解决什么问题的引导。其他老师也纷纷参与,从教学案例选取、课堂互动设计等方面提出建议,为后续教学优化提供了思路,进一步促进了教师间的教学交流与协作。

9月23日,土木工程教研室开展常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总结往届经验,全面部署2025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工作。首先回顾了2024届毕业设计在选题、内容质量和指导过程三方面的主要问题,如选题与工程实际脱节、计算书数据错误、图纸规范不符以及指导记录不完整等,并据此明确了新一届工作需重点强化“选题创新性、内容规范性和指导全程性”的核心目标。

为提升选题质量,会议研讨确定了四大重点方向:智慧建造、绿色低碳、结构创新及基础设施。要求指导教师提交的选题需明确类型与难度,避免重复,并大幅提高创新型题目比例至30%以上,所有选题须经专家组评审后入库。

针对指导与质量管控,制定了详细规范。要求指导教师分阶段进行每周至少一次的指导,并完整填写记录。成果质量方面,明确计算书数据误差率、图纸制图标准、文献综述范围及统一格式模板等关键标准,以确保毕业设计内容的严谨规范和整体质量的提升。

9月23日,风景园林教研室开展常规教研活动,本次教研会重点围绕学科竞赛筹备与教学软件优化两大核心任务展开讨论,明确具体推进方案。学科竞赛筹备环节,竞赛负责人首先梳理了本学期重点参与的赛事清单,确定以 “分层指导、重点突破” 为策略:针对全国性赛事,重点打磨方案创新性与图纸规范性;省级及校级赛事则面向全年级学生开放报名,确保指导覆盖度。同时,明确赛事宣讲,方案集中打磨,收集历年获奖作品案例,整理成案例供学生参考。教学软件优化环节,各教师团队结合学生软件基础反馈与行业技术应用趋势,确定本学期软件教学的优化方向。 统计学生软件基础水平,组建 “1+1” 帮扶小组(软件熟练学生协助基础薄弱学生),帮助基础薄弱学生快速跟上教学进度。

9月22日上午,工程造价教研室组织全体教师分别在厚德210和厚德311教室现场观摩曾博老师和杨春燕老师的现场教学活动,老师们积极参与,现场认真听讲,仔细记录,总结了两位老师教学准备充分,课堂互动效果良好,板书规范,教学有激情等良好的教学活动,尤其是杨春燕老师在课堂上拿出道具与学生互动所带来的良好的学生的课堂反应,对其他教师有深刻的启发;听课老师也提出了如部分教学课件的内容单一,字体小,部分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可以增加图片和实验视频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直观认识,个别较难的随堂联系可以发布在学习通作为课后作业,下节课再提供解答等建议。老师们不仅在课堂听课结束后及时提供反馈和交流,在9月23日周二下午的教研活动上,也针对本次集中磨课活动进行了更加详尽的总结,旨在达到提升教研室老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效果。




图文:施鹭珊、陈梅凤、孙伟、王玉芳、李广军

编辑:何辉龙

二审:林玉梅

终审:李晓瑾



Baidu
map